什麼是 Wi-Fi 6? 科普+開箱 Synology RT6600ax


隨著人人都有一支手機,加上網路世代的演進,Wi-Fi 儼然成為現代人馬斯落需求金字塔的頂層之一
但你知道初代 Wi-Fi 1997 就發表了,而目前最廣為使用的 802.11n 協定 2008 才發表,並且到現在經過十多年,Wi-Fi 又增加了多少演變?

Wi-Fi 6 ?

想必大家最近在電商平台上最常看到的 Wi-Fi 路由器廣告莫過於標榜 Wi-Fi 6、Wi-Fi 7 規格
那究竟後面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,以及與現在家中自己用的 Wi-Fi 又差多少呢?

WiFi 4、WiFi 5 和 WiFi 6 有什麼不同?

首先 Wi-Fi 4 的 4 是表示第幾代 Wi-Fi,而每一代分別代表一個 Wi-Fi 協定,數字越大則越新。並根據不同的協定有不同的規範或使用不同的技術
如常聽到的 802.11n 則是指 Wi-Fi 協議,就是指 Wi-Fi 4。802.11ac 則是 Wi-Fi 5,最新的 Wi-Fi 6 則是 802.11ax,這個 n、ac、ax 有時也會標註在 AP / Router 的型號上,例如 Synology 的 RT2600ac (Wi-Fi 5)、RT6600ax(Wi-Fi 6)
此外常聽到的 2.4 G Wi-Fi 通常是代表 Wi-Fi 4,而 5Ghz WiFi 則是 WI-Fi 5,當然最新的 Wi-Fi 6 則是均支援
Continue reading →

Synology 2022 大會 & Beyond 給家用使用者帶來的更新


Synology 這次的發表會因應疫情以線上形式舉行,在其中介紹明年 2022 公司發展的軟硬體更新重點
以簡單的懶人包來說,Synology 此次大會的重點大概有 DSM 7.1、C2 雲端資料中心、SRM 1.3,硬體推出了一台 Router 以及一台 NVR NAS。可以看出官方的發展目標立於企業用戶與管理上。雖然如此,但還是有一些對家用使用者來說不錯的重點更新,因此我也大概非常簡單的整理一下,有疑問歡迎指教~
Continue reading →

[開箱] MacBook 專用 – Monitormate CX1 USB-C Gen2 多埠轉接器


從 Apple 發表 MacBook Pro 2016 並只搭載 USB Type-C 開始,Type-C Hub 大概成為近幾年買電腦必買的配件之一。
隨著硬體的進步,從一開始各品牌推出各個不齊接口的 Hub,甚至還有假 HDMI 4K 只有最高達 30 Hz 的亂標榜
近期終於有幾家推出標準 HDMI 2.0 4K@60Hz Type-C Hub 連接埠的方案了

而今天要介紹的是上次開箱過 Monitormate C51 Gen2 的後繼高規格版本,CX1 Gen 2 10 合 1Hub

▼ CX1 (左) 和上次介紹的 C51(右) 的命名方式是 Type-「C」加「連接埠數量」+ USB-3.1 「Gen2」,例如此次新款 CX1 的 X 就是代表搭載 10 埠連接孔
C51 官網:https://www.monitormate.com.tw/pages/c51-gen2
CX1 官網:https://www.monitormate.com.tw/pages/cx1

CX001
Continue reading →

支援 Mac 並同時控制三組電腦多機切換 – ATEN CS1953 DisplayPort Type-C KVM Switch


支援 Mac 並同時控制三組電腦多機切換 – ATEN CS1953 DisplayPort Type-C KVM Switch

在家工作逐漸成為 2020~2021 疫情影響下的趨勢之一,使用雙螢幕(筆電螢幕+外接螢幕)搭配上公司電腦也是部分人的工作模式之一(例如我)。通常公司配發的公司機和自己的電腦在處理項目上會盡量分開,但是外接的螢幕可能只有一個,這時要對應到兩台電腦,將線材拔來拔去就有點麻煩了。

當然在推薦今天產品之前,有種類似的產品叫做 HDMI HUB 切換器,之前也介紹過 HDMI 影像切換的類似產品,但 HDMI 切換器功能上單純負責分配影像切換,比較適合轉接 PS5、Switch 等搭配電視的可以無線操作遊戲主機,如果是需要同時接兩三部電腦並在操作上無縫切換,那純粹的影像切換器就較不適合這樣使用。

Continue reading →

[開箱/配件] Monitormate C51 Gen2 – 真 4K 60 iPad Pro / MacBook USB-C 轉接器


Apple 從 2015 MacBook 12″ 開始導入 USB-C 的設計,也開始了大配件時代!
從 MacBook、MacBook Pro 到最新的 MacBook Air 都採用了 USB-C 擔任重負一舉扛起充電、傳輸、影音的功能。但預設低規僅有兩個孔,往往不夠用。
雖然現在 USB-C 普及多了,出現了許多 USB-C Hub,但你知道市面上的 Hub 大多都是假 4K 嗎?
DSC03705

Continue reading →

[實測] NAS 上硬碟數量與速度的正相關性?


隨著媒體畫質的進步,4K 影片一個檔案動輒 20~50 GB 都有,又有如單眼的 RAW 檔也隨著畫質提升到單檔 100 MB,累積的資料量越來越大,對於儲存媒體的需求也隨之增加。Synology NAS 上也隨繼發展出家用 2、4、6 甚至 8 bay 以上的多槽儲存裝置設計

image-20201017013700403

而硬碟越多,速度真的越快嗎?

通常 NAS 陣列會有的傳輸變因有:機器 CPU 瓶頸、網路傳輸速度、使用的陣列模式,和硬碟數量,這次要比較單純硬碟數量與速度間的關聯性,因此會有兩個問題:

  1. 硬碟越多真的陣列速度越快嗎?
  2. 多少個硬碟 RAID 0 能吃滿 10Gbps 網路?

如果要探討速度,選擇來測試的 RAID 格式莫過於循序式 (stripe) 寫入的 RAID 0 格式
因此我們的實驗變因就是硬碟數量,有 1、2、4、6、8 三種 RAID 0 陣列實驗組
同時也加入了常用的 RAID 1 x 2 顆硬碟,與 RAID 6 x 4 顆硬碟這兩種組合來當作比較

Continue reading →

[實驗] 10GbE 與 RAID 大亂鬥,RAID 0 / RAID 5 / RAID 6 / RAID 10 速度差多少


RAID 大概是 NAS 和 DAS 中最常見的硬碟陣列模式,以家用用途而言, 4Bay 4 個硬碟槽也是最常使用的數量。
因此我便好奇幾種不同 RAID 格式之下,速度與 10GbE 應用上的表現

追蹤更多我的實驗 >>>

這系列文章主要是我對於 SSD / HDD 硬碟 x 數量 x 陣列 x 模式等幾個在 NAS 環境中常見的變因做的小研究測試,目前有以下這幾個比較實驗,實驗都自己設計、測試了很久,也歡迎到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arynil.tw/ 點讚支持追蹤看後續更多的奇怪實驗~

  • 硬碟越多,速度真的越快嗎?
  • 10GbE RAID 大亂鬥,RAID 0 / RAID 5 / RAID 6 / RAID 10 常用的 RAID 速度差多少

Continue reading →

[開箱] 撐起 21:9 大螢幕的螢幕架 – Lindy 40692 C型支桿+40696 旋臂式支臂


最近剛好 Work From Home 的因素,也在家購置了工作方便又常用的 34 吋 21:9 螢幕,挑選之下就買了 Acer X34P
在家裡搭配的工作桌是 IKEA BEKANT 工作桌(160×80 cm)

但如下圖,因為要撐起 34 吋大小的 21:9 螢幕,腳座的左右橫跨與前後重心就必須為了支撐加大,實際擺在桌面上就直接吃了一大塊空間,基本上再擺個 MacBook Pro 15 就沒啥空間可以用了,算是 21:9 螢幕缺點

LIS_001

Continue reading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