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k from home 之後對於家中工作桌的需求越來越大,加上平常有在做神奇小實驗,常常桌上(在家裡搭配的工作桌是 IKEA BEKANT 工作桌(160×80 cm))亂擺很多設備、隨身碟、線材等,久而久之桌面就很亂,空間上也有點不符需求
[開箱/配件] Monitormate C51 Gen2 – 真 4K 60 iPad Pro / MacBook USB-C 轉接器
Apple 從 2015 MacBook 12″ 開始導入 USB-C 的設計,也開始了大配件時代!
從 MacBook、MacBook Pro 到最新的 MacBook Air 都採用了 USB-C 擔任重負一舉扛起充電、傳輸、影音的功能。但預設低規僅有兩個孔,往往不夠用。
雖然現在 USB-C 普及多了,出現了許多 USB-C Hub,但你知道市面上的 Hub 大多都是假 4K 嗎?
[實測] NAS 上硬碟數量與速度的正相關性?
隨著媒體畫質的進步,4K 影片一個檔案動輒 20~50 GB 都有,又有如單眼的 RAW 檔也隨著畫質提升到單檔 100 MB,累積的資料量越來越大,對於儲存媒體的需求也隨之增加。Synology NAS 上也隨繼發展出家用 2、4、6 甚至 8 bay 以上的多槽儲存裝置設計
而硬碟越多,速度真的越快嗎?
通常 NAS 陣列會有的傳輸變因有:機器 CPU 瓶頸、網路傳輸速度、使用的陣列模式,和硬碟數量,這次要比較單純硬碟數量與速度間的關聯性,因此會有兩個問題:
- 硬碟越多真的陣列速度越快嗎?
- 多少個硬碟 RAID 0 能吃滿 10Gbps 網路?
如果要探討速度,選擇來測試的 RAID 格式莫過於循序式 (stripe) 寫入的 RAID 0 格式
因此我們的實驗變因就是硬碟數量,有 1、2、4、6、8 三種 RAID 0 陣列實驗組
同時也加入了常用的 RAID 1 x 2 顆硬碟,與 RAID 6 x 4 顆硬碟這兩種組合來當作比較
[實驗] 10GbE 與 RAID 大亂鬥,RAID 0 / RAID 5 / RAID 6 / RAID 10 速度差多少
RAID 大概是 NAS 和 DAS 中最常見的硬碟陣列模式,以家用用途而言, 4Bay 4 個硬碟槽也是最常使用的數量。
因此我便好奇幾種不同 RAID 格式之下,速度與 10GbE 應用上的表現
追蹤更多我的實驗 >>>
這系列文章主要是我對於 SSD / HDD 硬碟 x 數量 x 陣列 x 模式等幾個在 NAS 環境中常見的變因做的小研究測試,目前有以下這幾個比較實驗,實驗都自己設計、測試了很久,也歡迎到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arynil.tw/ 點讚支持追蹤看後續更多的奇怪實驗~
- 硬碟越多,速度真的越快嗎?
- 10GbE RAID 大亂鬥,RAID 0 / RAID 5 / RAID 6 / RAID 10 常用的 RAID 速度差多少
[開箱] 撐起 21:9 大螢幕的螢幕架 – Lindy 40692 C型支桿+40696 旋臂式支臂
最近剛好 Work From Home 的因素,也在家購置了工作方便又常用的 34 吋 21:9 螢幕,挑選之下就買了 Acer X34P
在家裡搭配的工作桌是 IKEA BEKANT 工作桌(160×80 cm)
但如下圖,因為要撐起 34 吋大小的 21:9 螢幕,腳座的左右橫跨與前後重心就必須為了支撐加大,實際擺在桌面上就直接吃了一大塊空間,基本上再擺個 MacBook Pro 15 就沒啥空間可以用了,算是 21:9 螢幕缺點
[開箱] MacBook / Switch 好用周邊收納包 – SBS Power Packer 隨身收納包
SBS,Side By Side 一個法國品牌, 這次開箱的【SBS PowerPacker | 隨身收納包】是由品牌創辦人 Antoine D’Haussy 親手操刀的專利設計。主要設計概念就是希望能幫你把日常繁瑣的隨身物集中整理+分類收納,減少翻找的時間
這裡買:→ |https://zecz.ec/2E0jRN4
▼ 我選擇的是這次比較特別的東奧限定色,調性比較活潑和我 Switch 的包風格比較搭,另外有霧黑、牛仔深藍、迷彩三種顏色(參考官網:https://zecz.ec/2E0jRN4)
macOS eGPU 2020 選購安裝指南(上) 我該怎麼挑? – MSI AMD RX5600XT
購買指南
如果對 macOS 可用顯卡長期關注的人可以知道,大概從 MacBook Pro (MBPR) 2015 15″ 後,Apple 就開始從 NVIDIA 跳槽與 AMD 合作採用 AMD 行動版顯卡,如 R9 M370X、460、560、560X 等等等,iMac 平台上亦是如此,2019 Mac Pro 上更是直接用了近兩個世代的 RX580 和 RX5700XT
當然另一個重大變革就是從 macOS 10.13.4 開始,Apple 開始支援一系列的 AMD eGPU 外接式顯卡,從 MBPR、Mac mini 到 iMac,搭配 470 到 580 兩個世代,讓效能提升不少也可以做出不少新用途與玩法
[教學] 幫 Synology DS920+ / DiskStation 家用系列啟用 5G 網路
之前開箱過 DS920+( [開箱] Synology 2020 DS920+ 微開箱與 DS918+ 跑分比較),今年隨著其他兩大廠都推出家用 4 bay 頂規並搭載 2.5GbE 網路孔,920+ / 720+ 沒有跟著一起有著這規格有點可惜。
既然有著這想法,就開始無聊研究。如果是 10GbE 卡大多都需要使用到 PCIe 槽,想要擴充高速網路應該只能下看 5GbE 網路,加上不考慮拆機只使用機身上提供的連接埠的話應該只能從 USB 3.0 下手,USB 3.0 頻寬有 5GbE 著實可以
剛好看到之前 iMac Pro 御用 10G 系列廠 AQC 推出 有推出 linux x64 的驅動,便想說來看看可不可以在 DSM 中使用
[教學] 不要再備份沒用的 SHSH2 了,教你 A12 以上裝置正確固定 nonce 備份 SHSH2
過去想降級或越獄的人一定會不時備份 SHSH2 認證等到哪天有工具推出時降級用
但這件事在 A12 之後有所改變,不再只是單純拿個裝置的 ECID 去 1conan 網站讓他自動備份,因為 A12 的 Nonce Entangling 機制,只要你沒指定 nonce 備份的 SHSH2 基本上來說是沒用的,因為在你有生之年不可能運氣那麼好撞擊出對應 nonce 的降級可能(所以不要看智障部落客根本沒研究就亂寫的教學就去亂備份唷 ^__^)
Continue reading →